致我们还未逝去但终将逝去的青春
转眼间高考近在眼前,在这个六一儿童节的深夜躺在床上的我像苏轼一样感慨万千,或许像我这样的人只有在半夜感性才能偶尔战胜理性吧。
在我的计划中——几分钟前的计划,这篇文章是打算在6.11写的,高考完,毕业典礼也开完了,是一个回忆过去的好时间。但是躺在床上文思泉涌,想着还是要记录些什么。刚才有了好多想法,希望我能尽量都记录下来吧。
你看过《自私的基因》这本书吗?他是理查德·道金斯的一本基因学科普书,主要讲了他的自私基因理论。我没有看完这本书,以下只是我的简陋的理解:人们生来便是自私的,因为人是基因进化所制造的生存机器,而这机器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基因本身能够被传续下去。为了这个目标,可以牺牲个体,或是做出利他行为,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自私的。
关于这本书,有两件有趣的事。
第一件是,我买这本书并不是完全因为我对这个理论感兴趣,或者说我感兴趣的方向有一些偏差?几年前有一个著名的小游戏The Evolution of Trust(信任的进化),是一个博弈论的科普小游戏。去年暑假的某一天我想到了这个游戏,想更加了解一下这个理论。因为这游戏的副标题是合作自私的基因,就去买了这本书,到手才发现这书的理论和信任的进化差的还真挺远的,哈哈。
另一个是,这本书正好和2023语文高考的现代文一有点关系。如果我去年就高考,会不会正好能给我点启发呢?不过那篇文章的作者是反驳自私基因理论的,看了这本书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吧。
介绍了这本书这么多,是因为这两天没事在思考人生的时候,有时候会觉得我是一个自私的人。我想说的是,我并不会因为这个所谓的自私而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,但是我做事的根本目的,或者潜意识的根本目的,也都是为了让自己愉悦,获得情绪价值。当然从这个角度说,也可以说大家都是自私的了。
前几天看到有同学在做同学录,我就想着要不我也整一个。一方面是为了留点记忆和为了好玩,另一方面,大概就是上面说的自私了。尽管大部分时候是理性的,但有时候我也想要一些情绪价值。我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,证明自己是一个强大的人;想得到别人的感谢,证明自己是被人需要的人;想得到别人的喜欢,证明自己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。或许我已经深深陷入在这个社交关系的泥潭中而不自知了吧。
前几个星期,我的英语补课老师在闲聊的时候说,他觉得人生的一切功名利禄最终都会化为尘土,那么意义何在呢?人活着的意义是爱与被爱。他说这话的目的大概是为了鼓励我们高考不要太紧张,但是,或许人生也确实不需要那么的向前冲刺,毕竟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能陪伴你的也就只有你一生的美好记忆了,为了在那几秒的走马灯中看到更多色彩,说什么我们也要好好活啊。
我还是一个擅长自我否定的人。用人话说就是,喜欢给自己上压力。这也并不是有什么不好,也正是因为喜欢给自己压力才让我不断前进吧。毕竟,自己都已经有这么多缺点了,还有什么理由悠然自得呢?不过想是一回事,做又是另外一回事,现实环境下我依然是一个拖延症,这也是我最想改变的地方之一吧。
我记得在疫情前我还是那种周末完全不出家门也不觉得有什么的人,疫情后突然就很喜欢到处乱逛,大概也是一种疫情综合征的体现?
回忆完自己,下面回忆一下学校生活。总体而言,我的高中生活还算是丰富的。尽管有时候会自怨自艾,为什么人际关系又变成了像这样在大家的眼中的好好先生形象,但也总比干了什么事千夫所指强。哎也不是抱怨,就当是偶尔发发牢骚好了。
暂时没什么可写的了,如果还有想说的话我就高考后再写一点,加油吧自己。
另:祝大家六一快乐
又另:学校旁边的麦当劳终于在儿童节开了,但是我也吃不到几天了哈哈。